第三百零五章 赵煦 要断章取义
隔日,十二月丙子(十六)。
两宫下诏,遣宰执分往大相国寺、开宝寺等在京寺庙、道观祈雪。
又从御史之议,命开封府诸路提刑官,分司清狱。
又从宰执之请,罢太学保任同罪法,又罢栽桑物法,许民自便。
于是,下朝后的司马光备受振奋!
“一日而罢两法,诚可谓普天同庆!”
他回到令厅,就自顾自的欢喜起来。
太学保任同罪法,限制了太学生。
只有得到五个有官身的担保的士子,才能进入太学读书,且一旦士子在太学犯重罪,则担保者连坐,并视情节轻重,罚铜、加磨勘,直至降官、勒停、冲替……
这在司马光眼中,属于恶法。
更是限制年轻人,乃至于可能让大宋重走汉唐取士,以门阁待制,并拜侍读、《元祐字典》修奉使、提点开封府府界诸县镇公事并充提举天文浑仪局使,可有意见?”
司马光这才终于提出意见:“开封府知府蔡京,才是直龙图阁,寄禄官更是远不如苏颂,资序之上也是远远不足……”
“以苏颂为提点开封府府界……会不会有些问题?”
吕公著笑起来,道:“怎么会有问题呢?”
“蔡京,又管不到苏颂!”
司马光刚想反驳,旋即他想了起来——现在是官家亲领开封府。
蔡京和苏颂的关系,就不再是上下级,而是平行。
甚至,苏颂的地位可能更高——因为蔡京只能管汴京城,最多城外新城。
而苏颂则可以管其他十四个县、镇。
这可是十四个畿县!
实际上,就是一路转运使的资序!
而且还是像河北路、河南府这样的重要监司。
还是天子直领!
于是,司马光笑道:“如此,老夫便没有问题了!”
吕公著于是命人将那两宫发下来的熟状,送到在坐宰执面前。
所有人一一签押,然后加盖各自的官印。
因为是两宫的旨意,所以不需要再上奏,直接命人送去中书省、门下省(狄咏的任命是枢密院)。
交给中书舍人草制诏书,给事中复核,然后就可以布告,并由吏部(枢密院)落实相关人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