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4章 王敦和苏峻
六二:休复,吉。
休息时反复,吉利。
晋明帝司马绍(299年-325年)只活了二十六岁,做了不到四年皇帝,但他明谋善断,很快稳定了东晋局势,推动了江南的安定发展。
王敦虽然退回武昌,但并没有闲着。
他从建邺撤军时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利益,官拜丞相、都督中外诸军事、录尚书事兼江州牧,封武昌郡公,食邑万户,军政大权一把抓。
司马绍登基后,继续锦上添花,手诏征召王敦入朝,授其假黄钺的权力,同时许其可以“奏事不名,入朝不趋,剑覆上殿”
,并赐班剑甲士二十人。
除了未加九锡,王敦的权力和待遇甚至已超过当年的魏王曹操和晋王司马昭。
但他显然不会满足,因为他想当皇帝了。
如果说王敦以诛杀奸臣之名发动(今江西南昌),东吴士族则提出迁都会稽,虽然众说纷坛,但有一点是统一的:要迁都。
独有王导力排众议。
他说建康自古便是帝王故里,而且北方胡族一直谋求南下,一旦迁都示之以弱,他们一定会趁虚而入。
现在尤其需要镇之以静,则民情自安,所以不能迁都。
公元339年,王导病逝。
晋成帝于朝举哀三日,其丧制比照汉代大司马霍光及两晋安平献王司马孚。
下葬之日,晋成帝钦赐九游辒辌车、黄屋左纛、前后羽葆鼓吹、武贲班剑百人,又以太牢之礼祭祀。
如此礼遇,东晋中兴以来仅此一人。
同年,郗鉴病逝。
翌年,庾亮去世。
三驾马车驾鹤西去,晋成帝也已成年。
他亲政之后,会给东晋带来怎样的气象呢?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