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9章 蒙古人来了 (第2页)
九五:萃有位,无咎。
匪孚,元永贞,悔亡。
聚集而有地位,没有灾难。
如不能获得信任,一开始就坚守正道,不会后悔。
若在群贤云集、群英荟萃的地方,仍然拥有崇高的声望和地位,说明这人出类拔萃,受人拥戴,不会有灾难。
但如果我们的资历尚浅,能力不够,暂时不能得到其他人的信任,怎么办?
不要急功近利,不要心怀怨怼,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持守正道,踏踏实实做正确的事,持之以恒便不会后悔。
宋理宗本是一介平民,忽然坐上龙椅变成九五至尊,得到无上的荣耀和地位。
他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吗?
宋理宗面前有两座大山,一座是杨太后,一座是史弥远。
宋理宗登基之初,杨太后垂帘听政,与他共执朝纲。
但杨太后志不在此,圣帝时期,故都汴京闹蝗灾吗?现在江南无虞,朕才稍稍心安。”
意思是史卿放心吧,无论有多少人闹,闹得多厉害,你都是安稳的。
而且只有你安稳,朕才心安,因为咱俩是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啊。
于是史弥远很放心,宋理宗也很安全。
非常巧合,杨太后逝世的同一年,史弥远也死了。
宋理宗终于亲政,他立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史称端平更化。
史弥远擅权二十五年,为宋理宗留下了一个大烂摊子。
从吏治上看,官吏冗滥,贪污成风。
当官的人多,做事的人少,庸政懒政现象严重。
从经济上看,因为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严重,以致国库空虚,物价飞涨,国用、民用全部不足。
这些问题必须妥善解决,否则宋理宗的龙椅坐不安稳。
要解决这些问题,归根到底在于澄清吏治。
宋理宗制定的策略很有针对性。
他一方面极力维护史弥远的声誉,这面大旗还在,便不会引起大乱;一方面陆续罢黜史党成员,起用自己信得过的官员。
针对官场腐败、官员冗余的现象,他采取的措施严厉而有效。
他掌控了宰相任免和台谏擢任的人事大权,精心选拔深孚众望的宰相和为官清正的言官,从根子上确保吏治清明。
同时,他严格控制科考取士人数,从入仕的源头上缩减官吏数量。
制定了更加合理的升迁制度,有效抑制了越级提升和跑官行贿现象。
杨太后和史弥远死去的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