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4章 当时人后世名
张元素对于中医有两大贡献。
一是,脏腑辨证说。
即从脏腑的寒热虚实病机来实施辨证论治的学说,主张先从辨脏腑的虚实、寒热着手。
如对肝病,他首先提出肝脏的正常功能,继而列述肝脉在各种不同病机情况下的变化,再行拟订标准的药物和处方,其它脏腑辩证也大致如此,既有理论,又有实践经验,相较前人的论述,更为深刻,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,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。
至清代,脏腑辨证理论臻于完善,现已成为中医临床辨证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同学们看着中医诊断学课本,突然有种历史的厚重感。
李介宾讲到这里,然后就示意可以了,脏腑辨证一讲完,后面就剩下点次要内容,六经辨证、卫气营血辨证、三焦辨证。
已经快期末了,大家也要开始复习了。
同学们陆陆续续的收拾东西下课,李介宾也收拾好书包,然后跟着大树他们一起去餐厅吃饭。
路上,大树问李介宾说,“宾哥,不是说两大贡献吗?除了脏腑辨证,还有什么?”
李介宾笑了笑。
其实张元素还有宗起,极为严苛。
盖因女真入主河北,以半合、半制之态,牵附汉人,并规范文字之使用,从而强化中央权利。
故避讳之事,较以往严重。
凡汉人用字、立名者,断不可犯皇族之名讳。
且对曾犯讳之人,《金史》均未进行过多评价。
且当代医者、史学家,出于避嫌,也鲜提及相关之人。
故此为张氏未能扬名原因之一。
这些都是张元素明明为一代开派祖师,对后世中医影响深远,但是名声却不显当代的原因。
目前,大多数学者虽肯定金代医家张元素于医学界之地位。
但对其认识、评价,仍非客观。
虽然学术界公认,“补土、升阳、扶阳”
、“药类法象、归经”
等理论,为张氏毕生学术之主要成就。
但实际上,大多数学者赖张元素现存之着作而加以探讨,但对其生平、所处时代背景并未深入挖掘,此即导致认识不足之根本原因。
几人听了之后,也是沉默良久。
明明是才情不输前人后世的医家,然而却生不逢时,其实这与中医当下的处境不也是很相像吗?
李介宾倒是很无所谓,人都已经死了几百年了,留这点虚名如何?
华佗名气再大,也没留下点干货,而张元素留下的财富,造福后世已经足矣。
做事追求发展与创新,做人则是低调谦逊,只要是对人类、对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,哪怕是个人名誉不是同时代最高的,那又有什么关系呢,历史会记载这一段传奇,终究能变成后世人们心中永恒的记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